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开电大《文论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9 19: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论专题形考任务一.docx售价: 2 学习币

附件大小: 18.4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 购买 记录

部分科目为随机出题,顺序是乱的 请用CTRL+F搜索查找你所需要的试题

文论专题形考任务二.docx售价: 2 学习币

附件大小: 18.4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 购买 记录

部分科目为随机出题,顺序是乱的 请用CTRL+F搜索查找你所需要的试题

文论专题形考任务三.docx售价: 1 学习币

附件大小: 14.47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 购买 记录

部分科目为随机出题,顺序是乱的 请用CTRL+F搜索查找你所需要的试题

文论专题形考任务四.docx售价: 2 学习币

附件大小: 24.95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 购买 记录

部分科目为随机出题,顺序是乱的 请用CTRL+F搜索查找你所需要的试题

文论专题形考1-4.docx售价: 6 学习币

附件大小: 39.53 KB, 下载次数: 28

下载 购买 记录

部分科目为随机出题,顺序是乱的 请用CTRL+F搜索查找你所需要的试题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文论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备注:本资料;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在国开平台完成,本资料为形考的试题及答案;终考比例70%,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15)
“兴观群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同规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提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怨”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创作的一种明确要求。
“兴观群怨”之“怨”,广义的“怨”,也就是把“怨”看作是对人的各种情感的一种代称。
“兴观群怨”之“怨”,狭义的“怨”,也就是照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怨”,它是由种种不满意所引发的一种特定情感,包括忧怨、哀怨、怨恨等等。
“兴观群怨”之“群”,是孔子以“诗教”为特色的文艺观的一个鲜明体现。首先,它鲜明体现了孔子“诗教”的目的在于“仁”。“群”就是人与人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其次,孔子之所以强调“诗可以群”,是因为看到了文艺在使人“群”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感染作用。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也是刘勰创作论之总纲。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穷而后工”说等。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
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被称为“仁学”。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老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
刘勰对作家个性和创作风格的最高要求是要有“风骨”,要“风清骨峻”。“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
在庄子看来从微观角度而言人们的思想无法完整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言不尽意”。
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刺”,指的是文艺作品培养接受者审美接受能力的作用。
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提”,实质上,就是审美心理学所说的“移情”。
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薰”,即文艺作品通过向接受者展现“他境界”而培养接受者创造力的作用。
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浸”,是就文艺的情绪感染作用而言的。
庄子的文艺观,实际是散布与涵泳于他的哲学思想之中的。
庄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
单选题(610)
《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
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作用而言的。
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方法有“六观”,即: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原则有“六义”,即:一则()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简答题(1112)
“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
怎样看待刘勰关于文学的发展问题?
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
庄子“言不尽意”说到《易传·系辞》、魏晋玄学,由陆机到刘勰、钟嵘,再由司空图到严羽、王士禛,最后到王国维,这一条线索基本是循庄子“言不尽意”说的美学、文论史影响来勾勒的。你怎样看待“言不尽意”?

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______的地位。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______”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______喻诗。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______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______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______属于主体论范畴。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______、《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______、《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小说完全拥有了现代品质,应该属于______时代。
叶燮所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识力”中的______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______、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______,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______”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______”说著名。
二、判断题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内”与“韵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涵化,“韵外”是基础,“韵内”为升华。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蕴含的意味,这种意味往往是一种只可以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大意”。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这是诗歌直接呈现出来的、读者可以感知的东西。
《沧浪诗话》被奉为宋代诗话之巨制,更堪称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诗话代表作之一。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法”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原诗》问世,是针对此前诗坛的两股思潮而言的。一是明代前、后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二是其后公安派和竟陵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创作主张。
创作论是《原诗》的理论核心,叶燮的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才、胆、识、力”说)、创作对象论(“理、事、情”说)和创作方法论(“师法自然”说)。
简单地说,“韵味”首先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
金圣叹认为,在史传中,“文”是目的,“事”是手段,“文”是为记“事”服务的。
金圣叹认为,在小说中,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金圣叹提出小说情节的犯中求避问题。小说情节的“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常要遇到的技巧问题之一,所谓“犯”,就是有意地写出相近、相同;“避”,则是指避免情节、人物的重复与雷同。
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认为小说与史传一样,具有劝勉、惩戒的社会认识与批判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提出,小说和史传是有根本区别的,史传是“因文生事”,而小说则是“以文运事”。
司空图的诗歌意境理论大体可分为三大块:“思与境偕”说――诗境构成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诗境特征论;“二十四诗品”说――诗境风格论。
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就是我们通常简单称谓的“韵味”说,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司空图的诗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上面。
通过对《史记》和《水浒传》两个代表性文本的比较,金圣叹提出了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的根本不同,即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
严羽毕生“先儒而后佛老”,在诗歌创作上以魏晋乃至盛唐为法,酷好临摹王维和杜甫的诗,对诗歌创作与欣赏皆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其诗论成就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理论专著《沧浪诗话》中。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才”,是指诗人主体的艺术才能和才华,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艺术地表现“理”、“事”、“情”的能力。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胆”,即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新的艺术精神。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力”即指创作主体运用形象概括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功力和笔力,以及独树一帜、立一家之言的气魄。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识”,是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
叶燮认为,诗作的产生不过是外界的“理”、“事”、“情”与创作主体的“才”、“胆”、“识”、“力”有机结合的产物。
以“诗话”的形式评论诗歌、阐述诗歌理论是从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始,但到严羽才形成巅峰。
三、简单题
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
简单说明正变论产生历史背景。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
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金圣叹提出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有着不同,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根据这段文字描述,阐释小说的虚构特质中的“因文生事”。

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讨论司空图的“韵味”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理解叶燮的“才胆识力”说,谈谈你对几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结合《水浒传》,理解金圣叹的小说“因文生事”说。

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诗的艺术》讨论文艺问题,始终把持和遵循着一个在布瓦洛以及一切理性主义者看来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标准和实践原则,那就是“理性”。
《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共一千一百行,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论悲剧、喜剧和长篇叙事诗等主要诗体,在此提出了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
《诗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本能在弗洛伊德既然是人的肉体和精神之一切活动的本体性存在,那么毫无疑问,它必然也是文艺创作活动的最后根源和本质所在。
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使这一特征在事物中“支配一切”,这就是泰纳对艺术的本质和目的的认识。
布瓦洛所指的“自然”,不是指客观现实或自然事物,而是指“常情常理”,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习惯性的东西,也可称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
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指出,可以将“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俄国形式主义声称,文学作品是无关于社会、作家乃至于读者的独立自足体,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或“艺术性”仅仅在于它的形式,在于它的语言的审美化、陌生化编排组织。
弗洛伊德关于艺术的基本看法,也就是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可用一句话作概括表述:艺术是艺术家未满足的欲望的幻想性实现。
弗洛伊德提出了在他看来是可靠而有效地弄清艺术家的意图的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法。运用心理分析的批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作品”来揭示艺术家的意图。
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有时也称作无意识、下意识)
简单地讲,黑格尔所说的谓悲剧冲突,就是此一“普遍永恒的力量”与彼一“普遍永恒的力量”之间的相互斗争。
教材中对黑格尔关于悲剧性质的认识或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如下概括表述:悲剧就是恶与恶的冲突和斗争。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在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崛起、后在欧美迅速扩大影响的一个美学流派。
接受美学是在反思和批判过去的文艺上的社会本体论、作家中心论、形式自足论等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鲜明特色的。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部分,集中体现于《人间词话》中。
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艺术不可分类。
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艺术创造与欣赏的同一。
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语言与艺术等同。
李渔在《词曲部•词采第二》中特辟“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四个专题来详细论述曲文的通俗性问题,其中,“贵显浅”具有提纲挈领和统帅其他三项的意义。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这里所说的“结构”与现代意义上的“结构”是一样的。
鲁迅先生曾将《诗学》与刘勰的《文心雕龙》相并举而论道:“篇章既富,评骘自生,东则有刘严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释神质,色举洪纤,开源导流,为世楷式。”
如果我们将克罗齐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泰纳认为构成艺术品“原素”的,在“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
泰纳谈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平通常可以分做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青年期与成熟期”,亦为“真情实感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墨守成法与衰落的时期”。
王国维“境界”的构成因素一是“情”(),二是“景”(),二者之间虽“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因为“境界”的本质即在于情景交融。
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突出美的形式性,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
西方十九世纪是达尔文的进化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十分流行和活跃的时期,泰纳深受其影响,其《艺术哲学》表达了他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发掘梳理艺术史料的心路历程。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构成因素的抽象概括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
伊瑟尔与姚斯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在思想渊源上,接受美学受到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哲学和美学、及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的有力启示与推动,同时俄国的形式主义、精神分析学批评、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等,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单选题
_______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_______
“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_______
《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出自_______之手。
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_______
博学多才,著述丰厚,在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现存著作主要有《逻辑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自然科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恩格斯誉为古代“最博学的人”是_______
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_______
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将“_______”、“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_______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黑格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态的论述。在他看来,“_______(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哲学)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_______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除了从质、量、关系还有_______等四个方面进行逻辑推理。
李渔论及戏曲时说到:“‘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重机趣》)。这里“机趣”所指的是_______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_______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小收煞”即上半部结尾要有_______,“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团圆之趣”。
如果我们将_______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_______,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_______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伊瑟尔与_______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在《美学》中,黑格尔将_______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戏剧体诗”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是在_______中提出来的。
三,简答题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那些内容?
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分析题
结合文学的通俗化问题,谈谈李渔的“浅处见才”说给我们的理论启示。
简单分析王国维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
怎样看待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哪些区别?
与以往的文学理论相比,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创见性和启示意义表现在哪里?
与以往的文学理论相比,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创见性和启示意义表现在哪里?
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都是谁?
2.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
3.本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
教材中关于“本文和读者进行交流活动之基本结构的‘空白’”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QQ|手机版|无忧电大365题库 ( 冀ICP备19025431号-1|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478号 )|网站地图 | GMT+8, 2025-4-5 10:16 , Processed in 0.44208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