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1次平时作业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 一、多选题 (共8题,共40分) 得分:40分 1、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观 B:取名予实与言立必议的认识论 C:天志、明鬼的宗教观 D:性三品的人性论 参考答案: A B C 2、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五千年来气候变化分为()时期。 A:温暖期 B:寒暖交错期 C:方志时期 D:仪器观测期 3、以下哪三本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A:《太平经》 B:《周易参同契》 C:《老子想尔注》 D:《春秋繁露》 4、唐玄宗时期三次修订法律,重新颁定了哪些常法?() A:律 B:令 C:格 D:刑 5、魏晋至明代音韵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A:韵书 B:等韵学 C:古音学 D:训诂学 6、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特征有:()。 A: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B: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C: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D:社会成员不能平等的接受教育 7、唐朝是史学承上启下的又一大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有:()。 A:确立了史官修史制度 B:实录成为史书的一个重要部类 C:产生了对前代史学进行系统总结的史评专著《通典》 D:新创典志体 8、欧洲文化的主要来源有:()。 A:希腊文化 B:罗马文化 C:希伯来文化 D:巴比伦文化 二、判断题 (共5题,共20分) 得分:20分 1、西北秦文化是指以关中地区为主的今陕西一带的古老文化。() A:对 B:错 2、长江下游文化区的代表性文化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松泽文化—良渚文化。() A:对 B:错 3、原始宗教的产生是以神灵观念的产生为标志的。() A:对 B:错 4、佛教认为孝是众善的根本,若无孝道,则无以为善,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A:对 B:错 5、“三曹”“七子”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A:对 B:错 三、名词解释 (共5题,共15分) 1、物质文化 2、制度文化 3、行为文化 4、精神文化 5、起一成文说
四、问答题 (共3题,共13分)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2、简述汉语的特点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五、论述题 (共2题,共12分)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2次平时作业 一、多选题 (共8题,共40分) 得分:40分 1、《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 A: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 B:“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C:善恶报应的信念 D:阴阳二分的思维方式 2、孔子以后,孟子从主观能动的方面发挥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了() A:五伦说 B:性善论 C:修养论 D:义利合一说 3、董仲舒把人性分() A:君子之性 B:“中民之性” C:“斗筲之性” D:“圣人之性”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著作与地图较多,著名者有()。 A:《水经注》 B:《禹贡地域图》 C:《地形方丈图》 D:《洛阳伽蓝记》 5、甲午战争后,随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运动蓬勃开着,下面哪些口号被提了出来:() A:文学救国 B:教育救国 C:科学救国 D:文化救国 6、秦有大批的非秦籍人士进入秦国的上层进行决策,如:() A:商鞅 B:张仪 C:吕不韦 D:李斯 7、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以及辉煌的青铜文化艺术 B: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C: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形成 D: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 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产生于宋代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二、判断题 (共5题,共20分) 得分:20分 1、工艺美术在宋元时期进入了他的全盛期。() A:对 B:错 2、纪传体是我国古代所谓“正史”采用的统一体例,《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是“正史”之祖。() A:对 B:错 3、我国远古的史书分为记事和记言两大部分。() A:对 B:错 4、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大规模接触在历史上有三次。() A:对 B:错 5、司马迁撰写《史记》,创立纪传体通史。() A:对 B:错 三、名词解释 (共5题,共15分) 1、礼 2、吉礼 3、嘉礼 4、三论学 5、律学
四、问答题 (共3题,共13分) 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 2、简述10世纪后半期,新兴的佛教具有那些特点 3、简述全真教鼎盛期的表现 五、论述题 (共2题,共12分)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
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3次平时作业 一、多选题 (共8题,共40分) 1、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包括( )。 A : 公忠爱国 B : 三从四德 C : 三纲 D : 仁爱孝悌 2、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 )。 A : 父慈子孝 B : 兄友弟恭 C : 中和宽容 D : 谦虚好礼 3、我国原始宗教有很多分野,总的来讲,主要有( )。 A : 自然崇拜 B : 动植物崇拜 C : 图腾崇拜 D : 圣贤崇拜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上层道士从理论上改革原始道教,使之转变成为统治者服务的官方道教。其代表人物为()。 A : 张角 B : 葛洪 C : 寇谦之 D : 陶弘景 5、“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 A : 引申为文字、文章 B : 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C : 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D : 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6、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 A : 黄河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西南地区 D : 沿海地区 7、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A :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B :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C :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D :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8、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A : 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 B :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C : 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D : 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 二、判断题 (共5题,共20分) 1、夏、商,特别是西周时期,已经基本确立了宗法制度。() A : 对 B : 错 2、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从未间断的优秀文化。() A : 对 B : 错 3、所谓“狭义文化”即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A : 对 B : 错 4、毫无疑问,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A : 对 B : 错 5、佛教认为孝是众善的根本,若无孝道,则无以为善,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A : 对 B : 错 三、名词解释 (共5题,共15分) 1、《左传》 2、画像石 3、吴门四家 4、清初“四僧” 5、燕乐
四、问答题 (共3题,共13分) 1、简述魏晋南北时期出现的神异灵怪与人物佚事的著作 2、简述“唐宋派”的核心文学理论 3、分析秦汉雕塑艺术的特点
五、论述题 (共2题,共12分) 1、简要论述《桃花扇》的主要内容
2、简述山水画的兴起与山水理论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4次平时作业 一、多选题 (共8题,共40分) 1、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A : 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B : 王充著《论衡》 C : 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 D :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秦汉科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 )。 A : 造纸术 B : 《甘石星经》 C : 《氾胜之书》 D : 《九章算术》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 A :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B :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C : 玄学的兴起 D : 儒学的繁荣 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A : 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B : 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C : 赋与五言古诗 D : 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5、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A :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 B : 浑天仪、地动仪 C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 : 《伤寒杂病论》 6、( )是古代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A : 船 B : 车 C : 轿 D : 马 7、( )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A : 春节 B : 元宵节 C : 重阳节 D : 母亲节 8、( )是我国古代经验科学出现的标志,是当时人们从实践经验加以抽象概括的成果。 A : 《黄帝内经》 B : 《甘石星经》 C : 《墨经》 D : 《考工记》 二、判断题 (共5题,共20分) 1、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 A : 对 B : 错 2、道教仪式,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统称为“斋醮”。() A : 对 B : 错 3、自然崇拜的起源大约在西周时期。() A : 对 B : 错 4、《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造的第一个高峰。() A : 对 B : 错 5、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方针,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A : 对 B : 错 三、名词解释 (共5题,共15分) 1、亲亲 2、尊尊 3、长长 4、贵和尚中 5、以人为本 四、问答题 (共3题,共13分) 1、简述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
2、简述以礼作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3、王夫之的“法治”观中的民主因素是如何表现的?
五、论述题 (共2题,共12分) 1、简要论述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 2、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