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 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 2.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 1.自动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水平、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4.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应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快速响应性的特性。 1.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2.传统机械、电子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 )。 2. 导程L0=8mm的丝杠的总质量为6kg,标称直径为40mm,则其转动惯量为( )kg·mm2。 3.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传动精度有影响,()固有频率可减小系统的传动误差,( )系统刚度可提高固有频率。 4.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等方面。 5.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相等的分配原则适用于按( )设计的传动链。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应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快速响应性的特性。 2.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3.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4. 阻尼比除了与机械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B有关外,还与系统的抗压刚度系数K0和质量m有关。 5.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6.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7. 双螺母消除轴向间隙的结构形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能够精确调整。 8.齿轮传动系统中各级传动比的最佳分配原则中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是使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该齿轮传动系统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最小。 9.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0. 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1.简述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的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 3.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有哪些? 4.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检测环节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的量纲,一般包括传感器和( )。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模拟式传感器的( )。 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刻线数为100线/mm,,经四倍细分后,记数脉冲为400,光栅位移是( )mm。 传感器的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 选择传感器时,如果测量的目的是进行定性分析,则选用绝对量值精度高的传感器,而不宜选用重复精度高的传感器。( ) 传感器在使用前、使用中或修理后,必须对其主要技术指标标定或校准,以确保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1. 不属于伺服驱动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 2. 伺服控制系统中定位精度最高的是( )。 3. 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提高步进电机的走步精度( )。 4. 直流伺服电机的PWM调速法具有调速范围宽的优点,是因为( )。 5. 使用测速电机作为检测装置,从而构成位置闭环的控制系统属于何种控制方式。( ) 1. 步进电机在输入一个脉冲时所转过的角度称为步距角。 2.闭环伺服系统比开环伺服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3. 步进电机转动速度与电脉冲频率成正比,通过改变电脉冲频率就可调节步进电机的转速。 4. 直流伺服电动机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以及良好的控制特性,同时直流伺服电机具有使用寿命长,无需维修等特点 5. 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件代替直流伺服电动机中的整流子和电刷,其控制可以通过变频的PWM控制方式实现。 6. 直线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实现直接驱动、高可靠性、易于维护等特点。 7. 气压式伺服驱动系统常在定位精度较高的场合使用。 8.电液伺服系统的过载能力强,在强力驱动和高精度定位时性能好,适合于重载的高加减速驱动。 9.永磁式步进电动机即使定子绕组断电也能保持一定转矩,故具有记忆能力,可用于定位驱动。 10.开环系统没有反馈回路,只能依据时间和逻辑顺序决定被控制对象的运行方式,开环系统简单、稳定、可靠,但精度较低,无自动纠偏能力。 1. 什么是伺服系统? 2. 伺服系统的一般组成有哪几个部分? 3. 简述直流伺服电动机脉宽调制的工作原理。 4. 比较直流伺服电动机和交流伺服电动机的适用环境差别。 正确答案是: 5. 刻线为1024的增量式角编码器安装在机床的丝杆转轴上,已知丝杆的螺距为2mm,编码器在10秒内输出307200个脉冲,试求刀架的位移量和丝杆的转速分别是多少?
1.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 2. 以下除了(),均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3.以下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除了(),其余都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4.PID 控制算法中,微分调节器的主要作用是( )。 5.积分调节器的主要作用是( )。 1.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2.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3. 一般说来,全物理仿真较之计算机仿真在时间、费用和方便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点,是一种经济、快捷与实用的仿真方法。() 4. 在实际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很难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因此建立描述模型。() 5. 半物理仿真和全物理仿真都有实物介入,且具有构成复杂、造价高、准备时间长等缺点。() 6. 仿真根据采用的模型可以分为计算机仿真、半物理仿真和全物理仿真。() 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越小,其控制精度就越高。() 8.通用型计算机系统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通常都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 ) 9.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后,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调试,然后分别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 10. 现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将系统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独立的部分,然后按各自的设计流程分别完成。() 11. PLC 完善的自诊断功能,能及时诊断出PLC 系统的软件、硬件故障,并能保护故障现场,保证了PLC 控制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12. 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故PLC的工作速度仅决定于PLC的程序长度。() 13.现场总线系统采用一对一的设备连线,按控制回路分别进行连接,打破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14. PID调节器由比例调节器、积分调节器和加法调节器通过线性组合而构成。() 1.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的模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应用于系统设计的哪个阶段? 3. PID控制算法中比例、积分、微分部分各起何作用? 4.系统采样周期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5.分析图中整体式PLC的设备组成部分中CPU、存储器、电源、输入/输出单元的功能。 6.简述下图所示梯形图的工作过程及逻辑关系。图中接线为:开关1(I0.0),开关2(I0.1),开关3(I0.2),红灯(Q0.0),绿灯(Q0.1)。 7. 用PLC实现对一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控制要求为:首先电动机正转起动,3秒后自动反转,反转2秒后自动又回到正转,如此循环;可以随时停车。(1)写出I/O分配表;(2)选择PLC,画出梯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