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测量.zip售价: 80 学习币
附件大小: 86.3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
购买
记录
部分科目为随机出题,顺序是乱的 请用CTRL+F搜索查找你所需要的试题
如有任何需要疑问可以添加客服微信1797209584(QQ微信同号)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 姓名学号 班级日期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是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培养学生在独立工作、提高动手能力方面起着显著作用,是测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测量实训项目及要求
实验一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的主要参数之一。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水准仪是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本实验通过对微倾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使同学们熟悉水准测量的常规仪器、附件、工具,正确掌握水准仪的操作。 一、目的和要求 ⑴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及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以及各螺旋名称及作用,掌握使用方法。 ⑵了解脚架的构造、作用,熟悉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尺垫的作用。 ⑶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读数、记录和计算高差的方法。
二、仪器和工具 ⑴每组微倾式水准仪1台、脚架1个、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若干。 ⑵自备:2H铅笔、草稿纸。 三、方法步骤 ⑴仪器介绍。指导教师现场通过演示讲解水准仪的构造、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读数方法。 ⑵选择场地架设仪器。从仪器箱中取水准仪时,注意仪器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 ⑶认识仪器。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 ⑷粗整平。先用双手按相对(或相反)方向旋转一对脚螺旋,观察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运动方向之间运行规律,再用左手旋转第三个脚螺旋,经过反复调整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⑸瞄准。先将望远镜对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用望远镜瞄准器照准竖立于测点的水准尺,旋转对光螺旋进行对光;最后旋转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位于水准尺中线位置上或尺边线上,完成对光,并消除视差。 ⑹精平。旋转微倾螺旋,从符合式气泡观测窗观察气泡的移动,使两端气泡吻合。 ⑺读数。用十字丝中丝读取米、分米、厘米、估读出毫米位数字,并用铅笔记录。 如图1所示,十字丝中丝的读数为0907 mm,或0.907 m。十字丝下丝的读数为0989 mm(或0.989 m),十字丝上丝的读数为0825 mm(或0.825 m)。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观测水准尺读数 图1 ⑻计算。读取立于两个或更多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计算不同点间的高差。
四、注意事项 ⑴三脚架应支在平坦、坚固的地面上,架设高度应适中,架头应大致水平,架腿制动螺旋应紧固,整个三脚架应稳定。 ⑵安放仪器时应将仪器连接螺旋旋紧,防止仪器脱落。 ⑶各螺旋的旋转应稳、轻、慢,禁止用蛮力,螺旋旋转部分最好使用其中间部位。 ⑷瞄准目标时必须注意消除误差,应习惯先用瞄准器寻找和瞄准。 ⑸立尺时,应站在水准尺后,双手扶尺,以使尺身保持竖直。 ⑹读数时不要忘记精平。 ⑺做到边观测、边记录、边计算。记录应使用铅笔。 ⑻避免把水准尺靠在墙上或电杆上,以免摔坏;禁止用水准尺抬物,禁止坐在水准尺及仪器箱上。 ⑼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不得自行处理。 五、上交作业
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一) [请在表中填写DS3微倾式水准仪的部件名称及作用] | | 1. 准星和照门 2. 目镜角焦螺旋 3. 物镜对光螺旋 4. 制动螺旋 5. 微动螺旋 6. 脚螺旋 7. 圆水准器 8. 管水准器 | |
实验二 普通水准测量 水准路线一般布置成为闭合、附合、支线的形式。本实验通过对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按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使同学们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⑴练习水准路线的选点、布置。 ⑵掌握普通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集体配合、协调作业的施测过程。 ⑶掌握水准测量路线成果检核及数据处理方法。 ⑷学会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 二、仪器和工具 ⑴水准仪1台、脚架1个、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三、方法步骤 ⑴领取仪器后,根据教师给定的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点。选择4~5个待测高程点,在地面上进行标记,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⑵在距已知高程点(起点)与第一个转点大致等距离处架设水准仪,在起点与第一个待测点上竖立尺。 ⑶仪器整平后便可进行观测,同时记录观测数据。用双仪器高法(或双尺面法)进行测站检核。 ⑷第一站施测完毕,检核无误后,水准仪搬至第二站,第一个待测点上的水准尺尺底位置不变,尺面转向仪器;另一把水准尺竖立在第二个待测点上,进行观测,依此类推。 ⑸当两点间距离较长或两点间的高差较大时,在两点间可选定一或两个转点作为分段点,进行分段测量。在转点上立尺时,尺子应立在尺垫上的凸起物顶上。 ⑹水准路线施测完毕后,应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以对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进行检核。 ⑺在高差闭合差满足要求(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png,单位mm)时,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数据处理后各待测点高程。 四、注意事项 ⑴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⑵读取读数前,应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 ⑶注意勿将上、下丝的读数误读成中丝读数。 ⑷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粗平。若圆水准器气泡发生偏离,应整平仪器后,重新观测。 ⑸应做到边测量,边记录,边检核,误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⑹双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检核时,两次所测得的高差之差应小于等于6 mm;双面尺法检核时,两次所测得的高差尾数之差应小于等于5 mm(两次所测得的高差,因尺常数不同,理论值应相差0.1 m)。 ⑺尺垫仅在转点上使用,在转点前后两站测量未完成时,不得移动尺垫位置。 ⑻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png,容许值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png,单位mm。 五、上交作业 (实验二: 以下两个表格任选其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png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二-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3.png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二-2)
| | | | | | BM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png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png2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png3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pngBM2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png∑ | | | |
| 55.376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png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png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png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png58.623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png | | | |
| | | |
| | | |
| | | |
| 辅助 计算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1.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3.pngmm= 每站高差改正数:V站= |
实验三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角度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通过本实验可使同学们了解光学及电子经纬仪的组成、构造,经纬仪上各螺旋的名称、功能,以及电子经纬仪的特点。 一、目的和要求 ⑴了解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以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⑵掌握经纬仪的安置方法,学会使用经纬仪。 二、仪器和工具 1.DJ6光学经纬仪(或DT5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 2.自备:铅笔、计算器。 三、方法步骤 (一)光学经纬仪 ⑴仪器讲解。指导教师现场讲解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各螺旋的名称、功能及操作方法,仪器的安置及使用方法。 ⑵安置仪器。各小组在给定的测站点上架设仪器(从箱中取经纬仪时,应注意仪器的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在测站点上撑开三脚架,高度应适中,架头应大致水平;然后把经纬仪安放到三脚架的架头上。安放仪器时,一手扶住仪器,一手旋转位于架头底部的连接螺旋,使连接螺旋穿入经纬仪基座压板螺孔,并旋紧螺旋。 ⑶认识仪器。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 ⑷对中。 光学对中器对中 ①将仪器中心大致对准地面测站点。 ②通过旋转光学对中器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分划板对中圈清晰;通过推、拉光学对中器的镜管进行对光,使对中圈和地面测站点标志都清晰显示。 ③调整脚螺旋,使地面测站点标志位于对中圈内。 ④逐一松开三脚架架腿制动螺旋并利用伸缩架腿(架脚点不得移位)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大致整平仪器。 ⑤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整平仪器。 ⑥检查对中器中地面测站点是否偏离分划板对中圈。若发生偏离,则松开底座下的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轻平移仪器,使地面测站点回到对中器分划板刻对中圈内。 ⑦检查照准部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若气泡发生偏离,需再次整平,即重复前面过程,最后旋紧连接螺旋。(按方法二对中仪器后,可直接进入步骤6) ⑸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或相反)旋转这两只脚螺旋(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行进方向一致),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º,再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照准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在水准管内的偏移都不超过刻划线的一格为止。 ⑹瞄准。转动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然后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远处一线状目标(如:远处的避雷针、天线等),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再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十字丝的纵向单丝平分,或被纵向双丝夹在中央。 ⑺读数:瞄准目标后,调节反光镜的位置,使读数显微镜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显微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度盘及分微尺的刻划线清晰,读取落在分微尺上的度盘刻划线所示的度数,然后读出分微尺上0刻划线到这条度盘刻划线之间的分数,最后估读至1′的0.1位。(如图2所示,水平度盘读数为117º01.9′,竖盘读数为90º36.2′)。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5.jpg DJ6光学经纬仪读数窗 图2
⑻设置度盘读数。可利用光学经纬仪的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改变水平度盘读数。作法是打开基座上的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的护盖,拨动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观察水平度盘读数的变化,使水平度盘读数为一定值,关上护盖。 ⑼记录。用2H或3H铅笔将观测的水平方向读数记录在表格中,用不同的方向值计算水平角。 四、注意事项 ⑴尽量使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对中误差应小于3 mm。 ⑵测量水平角瞄准目标时,应尽可能瞄准其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所引起的误差。 ⑶观测过程中,注意避免碰动光学经纬仪的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读数错误。 ⑷日光下测量时应避免将物镜直接瞄准太阳。 ⑸仪器安放到三脚架上或取下时,要一手先握住仪器,以防仪器摔落。 ⑹电子经纬仪在装、卸电池时,必须先关掉仪器的电源开关(关机)。 ⑺勿用有机溶液擦试镜头、显示窗和键盘等。 五、上交作业
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三) [请在表中填写DJ6光学经纬仪使用步骤] | | 1. 安置仪器
1)对中
2)整平
2. 照准目标
3. 读数 | |
实验四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水平角测量是角度测量工作之一,测回法是测定由两个方向所构成的单个水平角的主要方法,也是在测量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本实验可使同学们了解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步骤和过程,掌握用光学或电子经纬仪按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⑴进一步熟悉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⑵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⑶了解用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各项技术指标。 二、仪器和工具 ⑴DJ6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测钎2根。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三、方法步骤 (一)光学经纬仪 ⑴在指定的场地内,选择边长大致相等的3个点打桩,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点的标志,分别以A,B,O命名。 ⑵在A,B两点插上测钎。 ⑶将O点作为测站点,安置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 ⑷使望远镜位于盘左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左边,也称正镜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即瞄准A点,用光学经纬仪的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拨到0º或略大于0º的位置上,读数并做好记录。 ⑸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右边第二个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盘左上半测回水平角值(b左-a左)。 ⑹将望远镜盘左位置换为盘右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右边,也称倒镜位置),先瞄准右边第二个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 ⑺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出盘右下半测回角值(b右-a右)。 ⑻比较计算的两个上、下半测回角值,若限差≤40″,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一测回平均水平角值。 ⑼如果需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n个测回,则在每测回盘左位置瞄准第一个目标A时,都需要配置度盘。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7.png(n为测回数)。(如: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3个测回,则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9.png,则3个测回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时,配置度盘的读数分别为:0º、60º、120º或略大于这些读数。) 采用复测结构的经纬仪在配置度盘时,可先转动照准部,在读数显微镜中观测读数变化,当需配置的水平度盘读数确定后,扳下复测扳手,在瞄准起始目标后,扳上复测扳手即可。 ⑽除需要配置度盘读数外,各测回观测方法与第一测回水平角的观测过程相同。比较各测回所测角值,若限差≤25″,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各测回平均角值。 四、注意事项 ⑴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气泡偏移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平仪器并重新观测该测回。 ⑵光学经纬仪在一测回观测过程中,注意避免碰动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读数错误。 ⑶计算半测回角值时,当第一目标读数a大于第二目标读数b时,则应在第一目标读数a上加上360º。 ⑷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应超过±40",超限须重新观测该测回。 ⑸各测回互差不应超过±25",超限须重新观测。 ⑹仪器迁站时,必须先关机,然后装箱搬运,严禁装在三脚架上迁站。 ⑺使用中,若发现仪器功能异常,不可擅自拆卸仪器,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 五、上交作业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1.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2.png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四) 测 回 法 观 测 记 录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1.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3.png实验五 钢尺量距 距离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钢尺量距是距离测量中方法简便、成本较低、使用较广的一种方法。本实验通过使用钢尺丈量距离实验,使同学们熟悉距离丈量的工具、仪器等,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⑴熟悉距离丈量的工具、设备。 ⑵掌握用钢尺按一般方法进行距离丈量。 二、仪器和工具 ⑴钢尺1把,测钎1束,花杆3根,记录板1块。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三、方法步骤 1.定桩 在平坦场地上选定相距约80 m的A,B两点,打下木桩,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点位标志(若在坚硬的地面上可直接画细十字线作标记)。在直线AB两端各竖立1根花杆。 2.往测 ⑴后尺手手持钢尺尺头,站在A点花杆后,单眼瞄向A,B花杆。 ⑵前尺手手持钢尺尺盒并携带一根花杆和一束测钎沿A→B方向前行,行至约一整尺长处停下,根据后尺手指挥,左、右移动花杆,使之插在AB直线上。 ⑶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点A,前尺手在AB直线上拉紧钢尺并使之保持水平,在钢尺一整尺注记处插下第一根测钎,完成一个整尺段的丈量。 ⑷前后尺手同时提尺前进,当后尺手行至所插第一根测钎处,利用该测钎和点B处花杆定线,指挥前尺手将花杆插在第一根测钎与B点的直线上。 ⑸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第一根测钎,前尺手同法在钢尺拉平后在一整尺注记处插入第二根测钎,随后后尺手将第一根测钎拔出收起。 ⑹同法依次类推丈量其它各尺段。 ⑺到最后一段时,往往不足一整尺长。后尺手将尺的零端对准测钎,前尺手拉平拉紧钢尺对准B点,读出尺上读数,读至毫米位,即为余长q,做好记录。然后,后尺手拔出收起最后一根测钎。 ⑻此时,后尺手手中所收测钎数n即为AB距离的整尺数,整尺数乘以钢尺整尺长l加上最后一段余长q即为AB往测距离,即DAB=nl+q。 3.返测 往测结束后,再由B点向A点同法进行定线量距,得到返测距离DBA。 4.根据往、返测距离DAB和DBA计算量距相对误差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5.png,与容许误差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7.png相比较。若精度满足要求,则AB距离的平均值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9.png即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四、注意事项 ⑴钢尺必须经过检定才能使用。 ⑵拉尺时,尺面保持水平、不得握住尺盒拉紧钢尺。收尺时,手摇柄要顺时针方向旋转。 ⑶钢卷尺尺质较脆,应避免过往行人、车辆的踩、压,避免在水中拖拉。 ⑷测磁方位角时,要认清磁针北端,应避免铁器干扰。搬迁罗盘仪时,要固定磁针。 ⑸限差要求为:量距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3000,定向误差应小于1º。超限时应新测量。 ⑹钢尺使用完毕,擦拭后归还。 五、上交作业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0.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1.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3.png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五)
距离丈量记录
实验六 施工放样测量 在工民建及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往往要将已知的高差、已知的水平角、已知的水平距离、已知点的位置按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地面上测设出来,以便指导施工。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对测设工作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掌握用水准仪放样点的高差,用全站仪放样水平角、水平距离及坐标的方法,加深测量工作在工程中应用的认识,提高测量的综合能力。 一、目的和要求 ⑴练习用水准仪在地面测设高差。 ⑵练习用全站仪在地面测设水平角。 ⑶练习用全站仪在地面测设水距离。 ⑷掌握用全站仪按给定坐标测设点位。 二、仪器和工具 ⑴水准仪,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1台、、小钢卷尺1把、测钎4根、木桩和小钉若干个、斧子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地形图1张。 ⑵自备:2H铅笔、三角板、计算器。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工作 ⑴实验指导教师交代实验程序,提供控制点位置、坐标数据及测设数据。 ⑵有必要时,应对仪器进行参数预置。 (二)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放样 1.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的测设 ⑴在离给定的已知高程点A与待测点P(可在墙面上,也可在给定位置钉大木桩上)距离适中位置架设水准仪,在A点上竖立水准尺。 ⑵仪器整平后,瞄准A尺读取的后视读数a;根据A点高程HA和测设高程计算靠在所测设处的P点桩上的水准尺上的前视读数应该为b: b = HA + a - HP ⑶将水准尺紧贴P点木桩侧面,水准仪瞄准P尺读数,靠桩侧面上下移动调整P尺,当观测得到的P尺的前视读数等于计算所得b时,沿着尺底在木桩上画线,即为测设(放样)的高程HP的位置。 ⑷将水准尺底面置于设计高程位置,再次作前后视观测,进行检核。 ⑸同法可在其余各点桩上测设同样高程的位置。 (三)用全站仪测设水平角及距离 1.水平角度测设 ⑴在给定的方向线的起点安置(对中、整平)全站仪,安装电池后按“开关”键开机,屏幕显示测量模式的第一页。 ⑵仪器瞄准给定的方向线的终点,按 [置零]键,使显示的水平方向值为0º00′00″。 ⑶旋转照准部,直到屏幕显示的水平方向值约为测设的角度值,用制动螺旋固定照准部,转动微动螺旋,使屏幕显示的水平方向值为测设的角度值,在视线方向可作标志表示。 2.水平距离测设 ⑴按照水平角度测设第1步~第2步进行,量取仪器高,记录。 ⑵按“测量”键,仪器直接显示平距,比较待放样距离与实测距离是否一致,如果有差值,改正之即可得到正确距离。 3.坐标测设 ⑴在测张点安置仪器后,开机,量取仪器高,记录。 ⑵按程序键,进入测量模式选择的页面,选择 [放样]功能,按“回车”键确认,进入[放样]状态页面。 ⑶先设站,输入测站点名称和坐标、仪器高后,按“回车”键确认。 ⑷定向,进入坐标放样状态,输入定向点名称和坐标,按“回车”键确认。 ⑸进入放样状态,翻页后输入待放样点名称和坐标,翻页可以看到仪器显示待放样点需要偏转角度,旋转仪器照准部,当需要偏转角度为零时,仪器照准方向即为待放样方向,利用反光镜测距,屏幕显示反光镜到待放样点之间的距离,移动反光镜改正之,即可得放样点位正确位置。 按同样方法测设其他点。 四、注意事项 ⑴测设数据经校核无误后才能使用,测设完毕后还应进行检测。 ⑵在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计算值与检测值比较,检测边长D的相对误差应小于等于1/2 000。检测角∠APQ,∠AQP的误差应小于等于60"。在测设点的高程时,检测值与设计值之差应小于等于8 mm,超限应重新测量。 ⑶全站仪的仪器常数,一般在出厂时经严格测定并进行了设置,故一般不要自行进行此项设置,其余设置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⑷.在关闭电源时,全站仪最好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器输入、输出的过程完整,避免数据丢失。 ⑸全站仪内存中的数据文件可以通过I/O接口传送到计算机,也可以从计算机将坐标数据文件和编码库数据直接装入仪器内存,有关内容可参阅仪器操作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