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答案 制定单位:国开人文教学部文学院 主持教师:王海平 制定时间:2021 年 2 月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 1 (以下两题选作一项,100 分。) 一、篆书对联 题干: 右图为一幅篆书对联,挂在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走廊,由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董琨老师、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琨先生所书写。具体内容为“司馬文章元亮酉(酒),右軍書灋少陵詩。丙戌歲抄、董琨敬篆”。 1.请把该对联转写为简体字,并阐释该对联的内容; 2.根据对联的落款,查阅工具书,指出该对联的书写时间; 2.请摹写该篆书对联,可硬笔可软笔。可以直接在纸质形考册上完成,也可另行使用笔墨纸砚,并拍照提交给任课教师。
二、谥号的使用 题干: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自称“我孝庄”。请问: 1.什么叫谥号? 2.请结合古代汉语谥号知识,分析她这样自称对不对?为什么?她的谥号全 称是什么? 3.我们学习的《古代汉语(上下)》教材(朱振家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选文中,有哪些历史人物是用谥号来称呼的?请举例(至少三个)说明。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 2 (以下两题选作一项,100 分。) 三、“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题干:
看图,这是三亚旅游胜地南山的一处景点,两名游客在比划一个“比”字,与两边的“寿”和“南山”刻字组成“寿比南山”这一成语。请问: 1.他们为什么这样比划这个字?写出这个字造字时的字形; 2.用六书理论解释“比”用了哪种造字法?“比”的本义是什么? 3.解释“寿比南山”的词义,并解释其中“比”的词义,说明这是“比”的本义还是引申义? 4.您还知道现在哪些带有“比”的成语是用了“比”的本义吗?试举例说明
四、“炙手可热”成语 题干:
上面截图所示是人民网发布的一则消息的标题,其中使用了成语“炙手可热”。 1.查询成语工具书,解释含义并说明该词的出处; 2.截图中“炙手可热”的含义是什么? 3.“炙手可热”的古今意义已经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4.查询《说文解字》,摹写它们的小篆形体,了解许慎对“炙”、“手”、“可”、“热”等字的解释,从造字方法看,它们各属于什么字。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 3 (以下两题选作一项,100 分。) 五、“舒肝片” 题干: 下图是成都菊乐制药公司出品的药品包装盒,包装盒上药的名字叫“舒肝片”。 1.请运用所学古汉语相关知识,指出该药品名称中哪个词具有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它的含义。 2.请说明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本例中的词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 3.请列举(至少三个)现代汉语中与“舒肝片”语法现象相同的其他词语用例,并加以说明。
六、“星罗棋布”成语解析 题干: 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成语是古代汉语在现代语言中的遗留,具有古代汉语语法结构特点。了解这些成语的语法现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古代汉语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们常用的“星罗棋布”这一成语,就涉及到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它出自北魏·无名氏《中岳嵩阳寺碑》:“塔殿宫堂,星罗棋布。”问题: 1.请解释这个成语的含义; 2.指出该成语中哪个词素具有词类活用现象?解释它的含义,并说明这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 3.请列举(至少三个)和“星罗棋布”语法现象相同的其他成语用例。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 4 (以下两题选作一项,100 分。)(推荐选择七) 七、“时不我待”成语解析 题干: 成语具有结构精练、语言简约、表意丰富的特点。有很多成语还完整地保留着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时不我待”就属于宾语前置。 1.请解释成语“时不我待”的意义,并指出该成语的宾语是什么? 2.请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时不我待”属于哪种类型的宾语前置? 3.还有哪些成语跟“时不我待”是一种类型的宾语前置?
八、《劝学》有感 题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节选) 根据上文提到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并结合教学工作和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教训,谈一下在育人方面要秉持什么理念? 要求:1.需结合实践情况来分析,条理要清晰,观点要明确。 2.如手写答题,那么请理清思路再下笔,保持书面整洁,书写尽量优美。 3.如采用电脑录入答题,请选择合适的字体,尽量使文档页面具有设计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