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3-18 21:08:21

国开《图案基础》练习题辅导资料




复习练习
第一章:
多选:
1、从装饰图案的题材上看,可以分为 ( )
A、花卉图案B、动物图案 C、人物图案D、风景图案
2、从装饰图案的空间关系看,可分为 ( )
A、平面图案B、亚洲图案C、立体图案D、单独图案
3、从装饰图案的取材和意匠看,可分为( )
A、专业图案B、几何图案C、具象图案D、抽象图案
4、从装饰图案的构成形式看,可分为 ( )
A、自由式单独图案B、适合形单独图案C、二方连续图案D、四方连续图案
5、从装饰图案的发展历程看,可分为 ( )
A、古代图案B、近代图案C、现代图案D、原始图案
6、装饰图案的功能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 ) 的双重功能性,是装饰图案的基本特征。
A、物质实用功能B、物质欣赏功能C、精神欣赏功能D、精神实用功能
7、装饰图案是融 ( ) 为一体,起着美化物品、美化环境的作用。
A、实用性B、功能性C、欣赏性D、精神实用功能性
单选:
8、( )要通过变化手法,使之成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形态,这是美的需要,也是一定条件下的工艺制作和用途要求。
A、人造形B、自然形C、结构D、外形
9、从装饰图案的共性与特征以及教学进程看,看分为基础图案和( ) 。
A、专业B、立体C、平面D、具象

第二章:
多选:
10、( ) 是汉代极为流行的装饰纹样。
A、四神纹B、几何纹C、云气纹D、植物纹
11、( )是中国装饰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题材,它的出现和成熟,标志着以动物纹为主体的时代已近尾声。
A、鹿纹B、莲花纹C、忍冬纹D、鱼纹
12、古埃及的装饰图案在人物配景以及建筑彩画、边饰中,最常见两种植物纹样是( )。
A、牡丹花B、莲花C、菊花D、纸草
单选:
13、( )是六朝时期极为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有人认为它是莲花的变体。
A、四神纹B、莲花纹C、云气纹D、忍冬纹
14、( ) 图案在唐代极为流行,它是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理想化的新鲜纹样。
A、忍冬纹B、莲花纹C、宝相花D、卷草纹
15、在( )的装饰图案中,多采用直线造型和对称布局,以凝练平稳、规整端庄见长。
A、西周B、莲花纹C、商代D、隋唐
16、分段布局的   ( ) 自由图案的产生,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装饰艺术开拓了道路。
A、散文式B、构成式C、横带式D、几何纹
17、 ( ) 装饰图案在总体布局上,大多采用满而紧的构图形式,但满中求序,紧中求疏,多而不乱,杂而不散。
A、汉代B、商代C、隋唐D、明代
18、( ) 在唐代也非常盛行,它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忍冬纹,传入我国后不断变化。
A、几何纹B、莲花纹C、云气纹D、卷草纹
19、公元226-651年间曾流行于波斯萨珊王朝的 ( )   隋代开始传入中国,极受时人喜爱。
A、几何纹B、联珠纹C、云气纹D、卷草纹
20、陶瓷艺术发展到( ) 进入鼎盛时期,名窑广布,品种繁多。
A、宋代B、元代C、汉代D、明代
21、( )产业革命以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装饰图案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追求自然、崇尚自然之美,强调为实用而装饰。
A、古希腊B、英国C、印度D、日本
22、    ( )图案凝聚、浓缩着原始人类质朴纯真的情感和图腾崇拜、巫术礼仪等丰富内涵。
A、花卉B、彩陶C、动物D、石刻
23、宝相花图案在    ( )极为流行,它是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理想化的新鲜纹样。
A、唐代B、宋代C、汉代D、明代
24、磁州窑独创的   ( ) 装饰,如书法一般讲究笔墨气韵,运笔豪放洗练,挥洒自如,形象潇洒俊俏,优美传神。
A、铁锈画花B、折枝花卉C、陶瓷艺术D、雕釉花
25、在汉代漆器的装饰中,适应漆的特性,突出流畅轻快的装饰作风,在题材上多以 ( )为主体。
A、云纹B、莲花纹C、菊花纹D、忍冬纹
26、大智禅师 ( ),以盛开的牡丹、波折的卷草、盘坐的菩萨、嬉闹的童子、骑狮的仙人等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图案。
A、莫高窟B、碑侧花纹、C、笔画D、唐代凤纹

第三章:
单选
27、   ( )   是指由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图案要素并置、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趋向的视觉效果。
A、均衡B、对称C、变化D、统一
28、( )   是指由性质相异的图案要素并置、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显著对比的视觉效果。
A、变化B、对称C、对比D、统一
29、( )也称均齐,是一种等齐等量的组合,体现了秩序和排列的规律性,有庄重、平稳的特点。
A、变化B、调和C、对称D、统一
30、在装饰图案设计中,   ( )   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形状、不同结构、不同色彩以及性质相异的元素并置、组合在一起,构成视觉上的对照关系,显现或突出各自的个性特征。
A、变化B、对比C、对称D、调和
31、在装饰图案设计中, ( )是指“同一”与“类似”,即协调统一。使多样变化或强烈对比的多种因素趋于缓和,呈现整体与和谐的艺术效果。
A、变化B、韵律C、调和D、对比
32、   ( )   也称平衡,它没有对称轴和中心点,在结构上是等量不等形的组合,是一种力量的稳定状态,生动、灵巧、活泼是其突出特征。
A、均衡B、对比C、对称D、调和
33、    ( )   求的适度平衡的目的是使画面取得美的关系和美的和谐。
A、统一与变化B、对称与均衡C、对比与调和D、条理与反复
34、   ( )    既是装饰图案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形式美法则,又是装饰图案构成的两种表现形式。
A、统一与变化B、对称与均衡C、对比与调和D、条理与反复
35、   ( )   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它是靠正确处理视觉重心的平稳度而取胜。
A、均衡B、对比C、对称D、调和
36、( )   是变化的一种形式,通过个性和差异性的显现,增强视觉上的强度和冲击力。
A、均衡B、对比C、对称D、调和
37、在    ( )    这一形式美法则中,追求矛盾双方的平衡状态,是使画面显得紧凑丰富、无孤立脱节之感的关键。
A、统一与变化B、对称与均衡C、对比与调和D、条理与反复
38、    ( )是指重复性的编排或组合,也就是相同或相近的构成元素组合按照特定的形式连续不断地出现,给人以规律、整齐、有序的视觉美感。
A、统一B、反复C、对比D、条理
39、在装饰图案中,    ( )    是总的艺术法则,两者既是相对立又相互依存。
A、统一与变化B、对称与均衡C、对比与调和D、条理与反复   
40、 在( )    图案的设计中,重心的准确把握是极为关键的。
A、均衡式B、对比式C、调和式D、反复式
41、   ( )   是求差异,体现了各个构成元素的个性特征,突出活泼、多样、灵巧和丰富。
A、统一B、变化C、对称D、均衡
42、   ( )主要是指造型、色彩等要素有规律、有秩序地排列或组合,使之产生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的灵活有序的艺术效果。
A、韵律B、条理C、反复D、节奏
多选:
43、统一来自于画面的    ( )   等方法,它强调将画面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于整体气氛中。
A、构图B、造型C、肌理D、色彩

第四章:
单选:
44、   ( )    一般是根据表现主题内容的需要和视觉效果的要求,将客观空间反常规地颠倒景物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装饰情趣。
A、 反向透视B、平置透视C、散点透视D、焦点透视
45、人工美和    ( ) ,是装饰图案造型的突出特点。
A、自然美B、创造美C、意匠美D、典型美
46、所谓    ( )   ,就是将原有自然形象的外形及内部结构进行加工处理,将自然形态进行主观化的重新整理,使之成为有秩序、有节奏的美的装饰形象。
A、特征B、单纯C、表现D、变化
47、所谓   ( )处理,就是将形象的表现形式按照某种特定格式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使装饰形态的形式美感更强、艺术性更突出、装饰趣味更鲜明。
A、程式化B、强调化C、单纯化D、综合化
48、   ( )的目的是使原有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加真实可信,更具艺术魅力。
A、添加B、丰富C、净化D、夸张
49、形态的外部边缘恰巧重合,双方或多方共用一条边线,称之为    ( )。
A、透叠B、共线C、共形D、叠压
50、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态共用一个形态,形成一形多意的表现特征,称之为   ( )。
A、透叠B、共线C、共形D、叠压
5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   ( )决定的。
A、光源B、色光C、可见光D、红外线
52、黑白两色称之为( )。
A、极色B、色光C、彩色D、颜色
53、   ( )    只有明度变化,而没有色相和纯度变化。
A、无彩色B、有彩色C、颜色D、极色
54、纯度中对比,是相差   ( )级的纯度对比。
A、4-5B、5-6C、6-7D、7-8
55、    ( ) 对比体现色彩在数量上的变化,画面的色彩感觉与面积关系非常大。
A、冷暖B、面积C、纯度 D、明度
56、写生中,( )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以单线画出物象的全部轮廓和结构特征,有似工笔国画的白描。
A、淡彩B、单线勾勒C、点染D、干画法
57、写生中,( )   方法就是在铅笔或钢笔单线勾勒的基础上,再根据对象的固有色用水彩颜色加以渲染,以记录对象的自然色调。
A、墨影B、单线勾勒C、淡彩D、湿画法
58、写生中,( )方法就是在对描绘对象没有用线进行勾勒的情况下,用毛笔蘸颜色依据对象的固有色特征,直接进行点绘。
A、墨影B、淡彩C、点染D、湿画法
59、( )    的完整统一是装饰图案的基本要求。
A、构图B、图案C、纹样D、字体
60、装饰图案中实体形象称为“实”,也称为   ( )。
A、构图B、图案C、负形D、正形
61、装饰图案的   ( )    构图是指作者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将各个构成元素进行组织编排,使之适合于预先确定的外形内。
A、适合式B、均衡式C、对称式D、连续式
62、二方连续式构图中的   ( )    即一个或者几个单位纹样构成独立的个体,以此向左右或上下散开排列。
A、适合式B、散点式C、对称式D、接圆式
63、二方连续式构图中的   ( )即先用圆、半圆或近似圆形将画面空间分割成不同区域,然后在不同的区域内组织纹样。
A、适合式B、散点式C、波线式D、接圆式
64、四方连续式构图中的   ( )即以曲线型走势为基础,组织、穿插各种构成元素,形成生动自然的艺术效果。
A、缠枝式B、散点式C、开刀法式D、波线式
65、四方连续式构图中的   ( )是纹样形象随意性组织变化的常用形式,通过对图样的“开刀”接排绘制,从而取得自由、活泼的画面效果。
A、缠枝式B、散点式C、开刀法式D、波线式
65、装饰图案的分割组合式构图中的    ( ) 是将构成画面的诸多形象有组织的编排,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序地层层推进,逐渐展开。
A、分隔式B、连环式C、矛盾空间D、波线式
66、装饰图案构图中    ( )    是最基本得透视处理方法,即固定视点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A、任意透视B、平置透视C、混合透视D、焦点透视
67、装饰图案构图中( ) 是“移步换形,定步瞻眺”的空间表现方法,即打破写实性绘画焦点透视的局限,变静态的固定视点为动态的移动视点。
A、任意透视B、散点透视C、混合透视D、焦点透视
68、装饰图案构图中( )可以理解为散点透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不受任何视点的制约,也不受任何空间和时间条件的限制,所有景物一律平视,形象均水平排列。
A、任意透视B、散点透视C、混合透视D、平直透视
69、   ( )表现是装饰图案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图案装饰手法的基础。
A、程式化B、单纯化C、平面化D、强调化
70、装饰图案造型中提炼、概括的目的是使艺术形象得到 ( )   表现,而不是简单的形式追求。
A、程式化B、单纯化C、平面化D、强调化
A、程式化B、单纯化C、平面化D、强调化
71、   ( )    表现是装饰图案对造型的特殊要求,也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
A、适形B、叠压C、影形D、透叠
72、   ( ) 指色彩的不同相貌,这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A、色性B、明度C、色相D、纯度
73、   ( ) 指色彩明暗程度,也称光亮度或深浅度。
A、色性B、明度C、色相D、纯度
74、   ( )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称为鲜艳度、饱和度,含灰度或彩度。
A、色性B、明度C、色相D、纯度
75、( )   指色彩的冷暖属性。
A、色性B、明度C、色相D、纯度
76、   ( )指构成画面色彩的总体特性和基本倾向,也就是指画面总的色彩气氛。
A、色调B、层次C、混合D、纯度
77、色彩的( )   指色彩的前进,后退感在人们视觉心理上的反应,它决定着画面是否丰富感人。
A、色调B、层次C、混合D、纯度
78、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相互混合而形成新色彩的方法,称之为    ( )   。
A、色调B、空间混合C、色彩混合D、颜料混合
79、在色彩学上,   ( )   称为第一次色。
A、原色B、复色C、间色D、混合色
80、    ( )    对比,指在色相环上间隔60度左右的色组对比,是色相差异较小的对比,属色相弱对比。
A、色相B、类似色相C、互补色相D、对比色相
81、    ( )   对比,指在色相环上间隔120度左右的色组对比。
A、色相B、类似色相C、互补色相D、对比色相
82、    ( )对比,指在色相环上间隔180度左右的色组对比。
A、色相B、类似色相C、互补色相D、对比色相
83、    ( )   是指一种色彩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有规律、有秩序地转变到另一种色彩连续不断的过程。
A、渐变推移B、分化隔离C、均衡呼应D、突出色调
84、    ( )   是方法,是着重于物象外轮廓的描绘,所画出的客观物象,是采用一种黑色来表现其形体的影形特征。
A、墨影B、淡彩C、点染D、单线勾勒
85、    ( )写生的用色,是采用一些极为简易的记录式的方法进行,其目的是较快的速度记录一些写生对象的局部或全部色彩以备忘。
A、墨影B、淡彩C、点染D、单线勾勒
86、装饰图案的构图中,( )    的形式偏重于静。
A、均衡B、调和C、对称D、韵律
87、装饰图案的构图中, ( )    的形式偏重于动。
A、均衡B、调和C、对称D、韵律
88、( )    构图就是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律采取平视表现的方法,着重体现物象的结构特征和生动优美的姿态。
A、平视体B、均衡式C、对称式D、立式体
89、( )    也可称为填充式,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和骨架。
A、平视体B、均衡式C、对称式D、立式体
90、    ( )   主要以中轴或中心为起点、划分若干个相等的区域,作左右、上下或三面、四面及多面对称形象的分布,并统一适合在一定外形内。
A、平视体B、均衡式C、对称式D、立式体
91、      ( )   也称反转对称式或逆对称式。
A、转换对称式B、旋转对称式C、向心对称式D、放射对称式
92、    ( )    是指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A、焦点透视B、散点透视C、透视D、反向透视
93、   ( )    就是寻找自然素材的统一要素,删除繁杂的细节,省略细小差异,合并近似局部形态,理顺形色关系,强化规整特征,突出其鲜明的个性。
A、条理B、程式化C、净化D、归纳
94、   ( )   就是把复杂的自然形象,组成有秩序、有韵律的装饰形象。
A、条理B、夸张C、净化D、归纳
95、    ( )属于减色混合,这是与色光混合的加色混合相对比而言的。
A、明度对比B、色相对比C、空间混合D、颜料混合
96、    ( )是指构成画面的各个色彩因灰艳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A、纯度对比B、色相对比C、明度对比D、冷暖对比
97、    ( )   由4至6级的中纯度色彩组成的基调,具有温和、轻柔、沉稳的特点。
A、高纯度基调B、中纯度基调C、低纯度基调D、纯度中对比
98、   ( )   是我们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的主要手段,也是我们深入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记忆生活的主要途径。
A、素描B、速写C、临摹D、写生
99、在写生观察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    ( )   的观察,即观察物象总的精神面貌及总的特征和生态、动态、生长规律。
A、局部B、明暗C、整体D、光线
100、运用   ( )    方法进行写生时,应该注意避免先勾勒外形轮廓再去平涂其面的方法。
A、墨影B、淡彩C、点染 D、单线勾勒
101、装饰图案的   ( )   构图,是以一个或者几个完整的形象,通过对称结构的反复或相互交错的平衡,恰到好处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外形内。
A、对称式B、立体式C、适合式 D、连续式
102、   ( )   是指一个或几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两个方面的重复排列,从而形成带状连续式画面。
A、纵式二方连续B、横式二方连续C、四方连续式构图D、二方连续式构图
多选:
103、( )称之为装饰图案的三要素,三位一体地巧妙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
A、构图B、造型C、色彩D、图案
104、千变万化的色彩分为( )    系。
A、有彩色B、黑白C、无彩色D、中间色
105、色彩的属性分为   ( )   ,他们是三位一体的依存共生的关系。改变某一属性必然影响另外两个属性原有的面貌。
A、色相B、色性C、明度D、纯度
106、装饰图案中的   ( )    来自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经验,是人们将装饰图案与自然物体联系或联想而产生的。
A、层次B、虚实C、静感D、动感
107、装饰图案的适合式构图在结构上分为    ( )   两种。
A、均衡式B、连续式C、立体式D、对称式
108、构图中一定要考虑层次的因素,巧妙地安排画面形象的( )   等,或渐次并行,或错落有致。
A、主次B、位置C、面积D、形状
109、汉代的    ( )    集中展示了平视体构图的艺术特点,视点移动,形象平摆,错落有致。
A、画像石B、画像砖C、忍冬纹D、莲花纹

第五章:
110、点式非常活跃的元素,它在( )   等方面不同组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
A、形状B、位置C、大小D、疏密
111、以下曲线的形式有    ( )    。
A、圆弧线B、波浪线C、放射线D、抛物线
112、在装饰图案中,   ( ) 以实体形式出现,它不仅有位置的变化,同时还有面积和形状的不同特征。
A、点B、面C、块D、线
113、   ( )是指在画面中不是以黑色和白色的构成固定不变的图底关系,而是全部或部分互相转让、互为关联、互为衬托。
A、图底转换B、图形羽化C、图形虚化D、图底弱化
114、( )是装饰图案色彩表现最基本的方法,一种色系即为一套色。
A、退晕法B、套色法C、喷绘法D、积色法
115、( )即渐变推移的色彩表现,它以明显的色阶变化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A、退晕法B、套色法C、喷绘法D、积色法
116、( ) 是将颜色以雾状的形态均匀地喷涂于画面的表现方法。
A、干扫法B、套色法C、喷绘法D、积色法
117、( )也称注色法,是为丰富画面的肌理变化而采用的表现方法,它属于湿画法范畴。
A、干扫法B、套色法C、喷绘法D、积色法
118、( )也称皴擦法,是为丰富画面的肌理变化而采用的表现方法,它属于干画法范畴。
A、干扫法B、套色法C、喷绘法D、积色法
119、 ( )是利用水彩色的透明特性,将不同的色彩相互叠压,使之相互显透,形成新的色彩。
A、干扫法B、叠色法C、喷绘法D、晕染法
120、   ( )又称为渲染法,它可以使色彩由深到浅或由一色到另一色出现均匀、柔和的渐次变化。
A、干扫法B、叠色法C、喷绘法D、晕染法
121、   ( )水色工具,具有清亮、鲜艳的特点,适用于直线型色条并置的形式表现物象。
A、水彩颜料B、彩色铅笔C、马克笔D、油画棒
多选:
122、   ( )   是构成装饰图案的基本造型元素。
A、点B、面C、块D、线
123、以下用于电脑图像处理的软件有    ( )    。
A、Photoshop B、IllustratorC、Painter D、Word
124、 ( )   等工具,与彩色铅笔有着某种近似的性质,颜色都浮于纸面,都可并置交融。
A、油画棒B、水彩笔C、蜡笔D、马克笔

第一章
125、“装饰图案”涉及两个词汇,即“装饰”和“图案”。( )
126、“装饰”一词,从字面意义看,可将其理解为图样、图形和方案、考案。( )
127、从装饰图案所属的地域或国家看,可分为亚洲图案、非洲图案、欧洲图案或中国图案、法国图案等。( )
128、装饰图案的功能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物质实用功能和精神欣赏功能的双重功能性,是装饰图案的基本特征。( )
第二章
129、“四神”纹以起伏舒卷、流畅自如的独特面貌,大量出现于汉代织锦、刺绣和漆器等装饰中。( )
130、汉代在石刻图案中,在形象处理上为适应“加地法”剔地技术,多采用剪影式的侧面形象的表现方法。( )
131、莲花作为装饰题材,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出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中,汉代砖瓦石刻图案中也有莲花形象。( )
132、始于宋代的绘画式装饰到清代更加风靡起来,几乎成为装饰的主流,整幅的人物、山水或花鸟的“国画纹样”占据着装饰领域。( )
133、民间装饰图案根植于民间,其设计、制作、欣赏、使用为一体,因而在装饰风格上突出了淳朴、稚拙、自然、活泼、奇特等装饰特征。( )
134、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装饰形式更为多样,装饰风格趋于单纯。( )
第三章
135、对称与统一的现象和规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
136、比较对称和均衡两种形式,我们会发现在视觉心理上,均衡形式偏于严谨和理性,突出庄重感。( )
137、对比是事物矛盾性的表现,有矛盾就有对比,有对比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多样性,有多样性画面才会丰富、生动。( )
138、调和可以是形状的调和,可以是色彩的调和,也可以是结构和表现方法的调和。( )
139、单线勾勒的优点是便于对象细部构造的观察和研究,还有利于提高用线的技巧。( )
140、统一或近似,体现了各个构成元素的共性或整体关系。( )
141、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对称的现象、如人、动物、的躯体,植物的叶子、果实、花朵等。( )
142、装饰图案的韵律,可以说是人们的视线在时间上所作的有秩序的移动过程。( )
第四章
143、墨影写生的用色,是采用一些极为简单的记录式的方法进行,其目的是以较快的速度记录一些写生对象的局部或全部色彩以备忘。( )
144、临摹的形式是除写生之外装饰图案素材的重要来源。( )
145、所谓构图,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布局安排,将诸多单独的形象要素井然有序地安置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优美和谐的整体。( )
146、虚体形象称为“虚”,也称为正形。( )
147、画面中的实体形象和其周围的空白部分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其实体形象的外轮廓线与虚体形象的边缘是相重合的。( )
148、绝对均衡,又称完全对称相同形态结构的重复,它是以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结构单位进行重复。( )
149、适合式构图是富有浓郁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一种构图形式,它一般利用大约45度斜线作为形象侧面和顶面的依据。( )
150、对称式布局严谨、端庄,形式感非常强。( )
151、放射对称式,即依据垂直的中心轴,在左右对称的结构中组织纹样,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
152、旋转对称式,也称回旋对称式。以弧线构成骨架,若干单位重复出现。( )
153、接圆式构图是将一个或一组单元纹样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向上下、左右或四面八方有节奏地、有规律地反复排列。( )
154、一整二破形式,即以一个完整的形象和两个二分之一的形象交错排列,主次分明,形式感、整体感极强。( )
155、缠枝式,是指在直线或弧线分割的几何形内,直接填入所需的自然形态,形成抽象与具象、直线与曲线相映互补、交映成趣的综合式构图。( )
156、装饰图案的构图在时空表现上,强调的是自由、随意表现的时空观念。( )
157、散点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处理方法,即固定视点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
158、近大远小是焦点透视的特点,而反向透视正是与此相反的空间表现方法。( )
159、混合透视是散点透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
160、所谓平面化处理,就是将自然物象的外轮廓和内部结构进行平面化表现,将立体的三维空间变化为平面的二维空间。( )
161、提炼是提取自然形态的典型特征,概括是对自然形态进行归纳处理,舍去偶然和一般,强调个性和特殊。( )
162、程式化处理集中体现了归纳和条理的装饰方法。( )
163、强调是在净化、简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将自然物象中有代表性的典型部分进行强调处理,使其特征更加突出、更具装饰性和趣味性、更具艺术感染力。( )
164、两个形态部分相互重合,其交叠处有透明感,相互透叠,即保持了原形的完整性,又在透叠部分形成新的形态,给人以神秘、奇异、虚幻、飘忽的视觉感受。( )
165、共线与共形表现是一种双重的造型方法。( )
166、没有影便没有色彩,影是产生色彩的原因,色彩是感知影的结果。( )
167、有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以及由黑白两色相混合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
168、有彩色系又称为彩色系,它包括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 )
169、纯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光亮度或深浅度。( )
170、三原色又称为三基色,是指三个独立存在的基本色彩。( )
171、中明度基调,也称亮调,是由1-3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明亮、优雅、轻松、温柔的特点。( )
172、低明度基调,也称暗调,是由4-6级的暗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沉静、厚重、肃穆、压抑等特点。( )
173、暖色有后退、收缩感,冷色有前进、膨胀感,恰当地运用色彩的冷暖特性,会使画面产生丰富而生动的效果。( )
174、色彩的调和是与色彩的对比相比较而言的,没有对比就无所谓调和,两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
175、在一对色彩之间插入另外一种色彩将两色相互隔开,可产生调合效果。( )
176、写生中不断提高对物象的捕捉能力,准确了解和认识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是写生的重要目的。( )
177、“扫笔”是指头重脚轻、软弱无力的线条。( )
178、静感和动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一般情况下,和谐统一在视觉上易产生动感,多样变化在视觉上易产生静感。( )
179、向心对称式,也称离心对称式,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 )
180、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开《图案基础》练习题辅导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