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3-18 20:59:37

国开《图案基础》期末考试(模拟测试)辅导资料





期末考试(模拟测试)
1. ( )是指由性质相异的图案要素并置、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显著对比的视觉效果。
A. 变化 B. 对称 C. 对比 D. 统一
2. ( )是指规律性的、秩序性的合理配置。 .
A. 统一 B. 对称 C. 对比 D. 条理
3. 在( ) 图案的设计中,重心的准确把握是极为关键的。
A. 均衡式 B. 对比式 C. 调和式 D. 反复式
4. ( )是求差异,体现了各个构成元素的个性特征,突出活泼、多样、灵巧和丰富。
A. 统一 B. 变化 C. 对称 D. 均衡
5. ( )是指由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图案要素并置、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趋向的视觉效果。
A. 均衡 B. 对称 C. 变化 D. 统一
6. 纯度强对比,是相差 ( ) 级以上的纯度对比。
A. 4 B. 5 C. 6 D. 7
7. 在 ( )这一形式美法则中,追求矛盾双方的平衡状态,是使画面显得紧凑丰富、无孤立脱节之感的关键。
A. 统一与变化 B. 对称与均衡 C. 对比与调和 D. 条理与反复
8. 在装饰图案设计中,( )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形状、不同结构、不同色彩以及性质相异的元素并置、组合在一起,构成视觉上的对照关系,显现或突出各自的个性特征。
A. 变化 B. 对比 C. 对称 D. 调和
9. 在装饰图案设计中,( )是指“同一”与“类似”,即协调统一。使多样变化或强烈对比的多种因素趋于缓和,呈现整体与和谐的艺术效果。
A. 变化 B. 韵律 C. 调和 D. 对比
10. ( )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它是靠正确处理视觉重心的平稳度而取胜。
A. 均衡 B. 对比 C. 对称 D. 调和
11. ( )主要是指造型、色彩等要素有规律、有秩序地排列或组合,使之产生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的灵活有序的艺术效果。
A. 韵律 B. 条理 C. 反复 D. 节奏
12. ( )求的适度平衡的目的是使画面取得美的关系和美的和谐。
A. 统一与变化 B. 对称与均衡 C. 对比与调和 D. 条理与反复
13. ( )是指重复性的编排或组合,也就是相同或相近的构成元素组合按照特定的形式连续不断地出现,给人以规律、整齐、有序的视觉美感。.
A. 统一 B. 反复 C. 对比 D. 条理
14. ( )装饰图案,在题材上表现神话、英雄故事等内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A. 埃及 B. 古希腊 C. 欧洲 D. 印度
15. 彩陶装饰纹样以( )为主,其次是动物纹和植物纹。
A. 几何纹 B. 莲花纹 C. 云气纹 D. 卷草纹
16. 在陶器、建筑以及雕刻等装饰中,其规律性的构成形式是( ) 装饰图案极为突出的特征。
A. 古希腊 B. 埃及 C. 印度 D. 日本
17. ( )是六朝时期极为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有人认为它是莲花的变体。
A. 四神纹 B. 莲花纹 C. 云气纹 D. 忍冬纹
18. 宝相花图案在( )极为流行,它是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理想化的新鲜纹样。
A. 唐代 B. 宋代 C. 汉代 D. 明代
19. ( )产业革命以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装饰图案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追求自然、崇尚自然之美,强调为实用而装饰。
A. 古希腊 B. 英国 C. 印度 D. 日本
20. 分段布局的( )自由图案的产生,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装饰艺术开拓了道路。
A. 散文式 B. 构成式 C. 横带式 D. 几何纹
21. ( )在唐代也非常盛行,它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忍冬纹,传入我国后不断变化。
A. 几何纹 B. 莲花纹 C. 云气纹 D. 卷草纹
22. ( )倡导设立御用画院,由此开始出现宫廷画家与民间画工分头发展的格局。
A. 赵光义 B. 赵恒 C. 赵祯 D. 赵佶
23. ( )是明代最具特色而有广泛流传的装饰纹样,它以高度提炼概括的样式化、程式化、规格化、定性化的丰富具体的艺术形式,表露着独特的个性和趣味。
A. 缠枝花 B. 皮球花 C. 宝相花 D. 牡丹花
24. 公元7世纪( )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广泛与中国交流,积极消化和吸收中国优秀的当代文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装饰图案特色。
A. 古希腊 B. 埃及 C. 印度 D. 日本
25. ( )发展到清代进入全盛时期,极为流行,在民间图案中更占有主导地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A. 吉祥图案 B. 印花图案 C. 描金图案 D. 动物图案
26. 在汉代漆器的装饰中,适应漆的特性,突出流畅轻快的装饰作风,在题材上多以( )为主体。
A. 云纹 B. 莲花纹 C. 菊花纹 D. 忍冬纹
27. 在装饰图案中,( )以实体形式出现,它不仅有位置的变化,同时还有面积和形状的不同特征。
A. 点 B. 面 C. 块 D. 线
28. ( )也称皴擦法,是为丰富画面的肌理变化而采用的表现方法,它属于干画法范畴。
A. 干扫法 B. 套色法 C. 喷绘法 D. 积色法
29. ( )是利用水彩色的透明特性,将不同的色彩相互叠压,使之相互显透,形成新的色彩。
A. 干扫法 B. 叠色法 C. 喷绘法 D. 晕染法
30. ( )是指保持原有物象的完整特征,只在其形态的边缘处,通过点、线组成不同色度的灰色层次变化,使黑、白形体完美结合。
A. 图底转换 B. 图形羽化 C. 图形虚化 D. 图底弱化
31. 统一或近似,体现了各个构成元素的共性或整体关系。
A. 对 B. 错
32. 节奏和旋律都指的是有规律的变化,但旋律更多强调的是构成元素的变化,节奏更侧重于这种变化的条理性。
A. 对 B. 错
33. 在装饰艺术上,明代以传统特征为主流,显现出刚健和豪放的风格。
A. 对 B. 错
34. 民间装饰图案根植于民间,其设计、制作、欣赏、使用为一体,因而在装饰风格上突出了淳朴、稚拙、自然、活泼、奇特等装饰特征。
A. 对 B. 错
35. 点的形态极为丰富多样,一般可以概括为规则形和任意形两大类。
A. 对 B. 错
36. 色彩的均衡来自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的等量平衡,而不是指各个色彩在画面中的占据量平均等分。
A. 对 B. 错
37. 暖色有后退、收缩感,冷色有前进、膨胀感,恰当地运用色彩的冷暖特性,会使画面产生丰富而生动的效果。
A. 对 B. 错
38. 线、形分割式,即用不同线质的线或不同形态的形,将画面进行有效的重新划分,使画面产生新的空间关系。
A. 对 B. 错
39. 中明度基调,也称亮调,是由1-3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明亮、优雅、轻松、温柔的特点。
A. 对 B. 错
40. 明度弱对比,也称为短调,即相差6级以内的明度对比。
A. 对 B. 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开《图案基础》期末考试(模拟测试)辅导资料